首頁 > 圖片新聞 > 正文

生態環境學院(籌)王洪杰教授團隊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發表重要研究成果

2022-04-28

近期,生態環境學院(籌)王洪杰教授團隊青年教師馬溢陽(校聘教授)與清華大學張正華副教授研究團隊合作,在工程技術學科知名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中科院一區top,IF=13.273)上發表了在環境功能材料領域取得的原創性研究成果。該研究利用KIT-6的模板犧牲法,實現了四氧化三鈷納米顆粒的有序排列,提出了一種增強納米顆粒協同作用的新方法。

近年來,藥品和個人護理用品(PPCPs)已對人類和野生動物的健康構成嚴重威脅,并在水體中被檢測到許多種PPCPs。非均相類-Fenton氧化技術由于具有操作簡單、效率高和不造成二次污染等優點成為了治理這類新型污染物的重要方法。本文中通過密度泛函(DFT)理論計算證實,有序排列的四氧化三鈷納米顆粒對目標污染物分子具有更強的吸附能和更低的活化能壘。電子順磁共振(EPR)技術也揭示這種結構調控手段可以實現體系中單線態氧的生成,更重要的是激發多重氧化作用機制共存于二甲胺類PPCPs的降解過程。

圖1 三維介孔四氧化三鈷納米顆粒限域催化過氧化單硫酸鹽示意圖

相關成果以河北大學為第一單位發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DOI:10.1016/j.cej.2022.136495)上,該研究工作得到了馬溢陽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

文章鏈接:https://doi.org/10.1016/j.cej.2022.136495

生態環境學院(籌) 供稿

彩88手机版下载_彩88手机版下载